開公司找聯創財稅(180-9213-9007),西安注冊公司、代理記賬、商標注冊、財稅服務一站式搞定!
2023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中國首場主場外交活動在陜西西安舉行,一場傳承千年的友誼之約拉開了帷幕。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牢記“國之大者”,用心用情用力,克服重重壓力和困難,高標準謀劃,高效率推進,籌備歷時100天,全力保障中國-中亞西安峰會圓滿舉辦。
這是對西安悠久歷史淵源和獨一無二文化特色的充分肯定;是講好中國故事、彰顯民族文化自信的最好詮釋。不僅擘畫了中國中亞關系新藍圖,也為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注入新動力!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舉行。演員用精彩的舞蹈迎接貴賓。(記者王旭東李欣攝 資料圖片)
2023年5月17日《人民日報》刊發題為《古韻西安,共建美好未來》的文章。
2023年2月6日《經濟日報》刊發題為《陜汽拓新》的文章。
2023年5月16日《光明日報》刊發題為《陜西西安:千年古都盡顯旺盛生機活力》的文章。
2023年 1月 12日焦點訪談《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視頻截圖。
2023年5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刊發題為《文韻貫長安——解碼古都西安的文化自信樣本》的文章。
全年中央媒體宣傳西安發稿3500余篇條、省級媒體發稿1.5萬余篇條、市級媒體發稿25萬余篇條,瀏覽量110億次,比上年增長30%。
聚焦高質量發展,央媒發稿400余篇條,彰顯西安勇立潮頭新態勢。聚焦科技創新,央媒發稿300余篇條,彰顯西安“雙中心”地位。聚焦產業發展,央媒發稿400余篇,彰顯西安建設產業強市新動能。聚焦對外開放,央媒發稿500余篇條,展示西安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使命擔當。聚焦文旅融合,央媒發稿千余篇,《文韻貫長安——解碼古都西安的文化自信樣本》被國內外600多家媒體采用。聚焦民生實事,央媒發稿400余篇條,西安溫度直抵人心。聚焦生態環保,新華社報道秦嶺護綠成效,得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充分肯定,生態西安建設翻開新篇章。
這一年,我們強化國際傳播,西安城市形象海外實力出圈——
成功舉辦“絲綢之路”(西安)國際傳播論壇,5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多位嘉賓出席,全球傳播量3.6億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在新加坡成功舉辦文化交流暨城市推介展,新加坡總統觀看演出、體驗長安文化。舉辦“走讀西安”主題沙龍,30多個國家近百位國際友人參與,500余家海外媒體多語種報道,8億全球網友線上體驗西安魅力。組織戰旗雜技團赴新加坡演出,與國際友城韓國慶州市聯合舉辦“中韓國際書畫作品交流展”,西安朋友圈不斷擴大。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IN XI'AN賬號海外粉絲近220萬,居副省級城市前列;雙語節目《發現西安》獲國家廣電總局表彰,點擊量突破1億次。西安被評為“中國國際傳播綜合影響力先鋒城市”,入選“中國城市國際傳播示范案例”。
這一年,我們堅持“文化興市”,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彰顯西安擔當——
2024年總臺春晚西安分會場演出現場。(記者馮煒攝 資料圖片)
重大文化活動出新出彩。總臺春晚西安分會場火爆出圈,央視總臺全力推介,各級各類媒體同頻共振,西安分會場霸屏霸榜,節目收視率和傳播效果位居四地分會場之首,超30億次現象級傳播,網上網下好評如潮,網友怒贊“西安贏麻了!”“山河詩長安”成為中華文化新IP!
“西安年·最中國”催生文旅消費新熱潮。春節假期西安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64%,景區門票訂票量同比增長超八成,3A級以上景區接待游客1060.5萬人次、同比增長41%,在線旅游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48.89%,“西安年”名利雙收!
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開幕式現場。(記者郝鐘毓攝 資料圖片)
成功舉辦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感悟初心·與黨同行”經典歌曲音樂會、第九屆全國優秀小戲小品展演、2023西安交響樂團大雁塔戶外公演、第12屆西安戲劇節、第22屆西安國際音樂節、第6屆西安國際舞蹈節、西安馬拉松賽和第17屆“西安讀書月”等活動,西安文化品牌影響力持續放大。
文藝精品創作碩果累累。話劇《延水謠》赴國家大劇院演出,電視劇《我們的日子》《許你萬家燈火》《人生之路》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首播,《功勛》獲白玉蘭獎,電影《音樂家》《樹上有個好地方》獲華表獎,《撥浪鼓咚咚響》獲金雞獎。
這一年,我們深耕文化產業,激揚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風采——
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兌現市級文化產業專項資金2570萬元,獎勵企業63家,扶持項目14個。2023年全市規上文化企業營收808.78億元,營收增速10%,新增規上文化企業84家,規上文化企業達753家。易點天下、榮信文化成功上市,美霖文化、可視可覺、云想科技等一批企業脫穎而出,曲文投集團連續12年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西安文化數字化研究院、西安市文創聯盟揭牌成立,文化產業產學研融合發展躍入新賽道!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市作協、市書協換屆。成立西安市文藝發展研究院,完成百名青年文藝人才3年培養計劃,104名優秀文藝人才入庫結項。白利群等4人入選省級“六個一批”人才,侯紅琴等3人入選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計劃。
這一年,我們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邁上新臺階——
舞臺劇《無界·長安》演出現場。(記者尚洪濤攝 資料圖片)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沉浸式體驗掀起唐風旅拍風潮;“無界·長安”閃亮呈現,傳統文化與前沿科技創意融合;《長安三萬里》旅游線路廣受追捧,吟唱獨屬中國人的絢爛詩篇;“城市觀光車”一站式體驗古城魅力,成為眾多游客安心之選;“盛唐密盒”爆梗出圈,古今碰撞再現詩詞長安。
長安樂大劇院、開元大劇院等公共文化空間陸續投用,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建成開放,公共文化服務日益豐富,市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西安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一批文旅新IP亮點紛呈,大唐不夜城入選第2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曲江新區入選全國首批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單位,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較2019年分別增長7.1%和13.9%。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立西安城墻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和保護基金,完成城墻體檢,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建設深入推進,秦始皇陵、大明宮等考古遺址公園保護展示水平加快提升。
這一年,我們以“西安因你而美”主題文明實踐活動為引領,高質量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西安城市文明高度不斷刷新,城市文明形象全面提升——
鞏固文明創建,共享文明成果。聚焦形象之美、空間之美、行為之美三個方面,圍繞10項行動廣泛開展文明禮讓“跟我排”、文明旅游等活動580余場,拍攝《城市興聚文明—我的城市》主題宣傳片,“西安因你而美”品牌覆蓋面影響力持續擴大。組織345家文明單位與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結對共建,舉辦“雙向奔赴共享文明”互聯共建活動300余場。開展鄉風文明示范村鎮創建活動,連續兩年培育50個示范村鎮。
厚植文明培育,典型示范引領。著力打造“一城好人德潤西安”道德培育實踐品牌。評議發布“西安好人”81人,榮登“陜西好人榜”13人,“中國好人榜”5人,推薦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2名。組織“秦人之星”道德典型“六進”宣講活動3000余場次,開展百人百集“微光如炬”短視頻宣傳活動,營造立德善行的社會風尚。開展“西安因你而美·新時代好少年”文明實踐活動,162名學生獲評省市新時代好少年,30所學校成功創建新時代好少年文明實踐示范學校。
拓展文明實踐,打造“西安樣板”。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建成中心20個、所186個、站2952個,打造10類文明實踐基地140個、各類“微陣地”704個,在全省率先推出“十百千”示范工程。開展系列文明實踐活動2719場,選樹文明實踐之星130名,榮獲“陜西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線路”。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文化市級示范活動百余場,培育特色傳統節日文化示范基地6個。
這一年,我們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有效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領域風險——
壓緊壓實各級黨委(黨組)責任,對67個單位開展專項檢查和督查。
深化掃黃打非,開展“出版物市場和網絡文化環境”“打假治敲”等專項整治23次,收繳非法出版物1.9萬余冊,市“掃黃打非”辦連續四年獲全國“掃黃打非”先進集體。新設2家省級版權工作服務站,查辦侵權盜版行政刑事案件24起,版權工作再上臺階。
推動輿情處置由“網上應對向網下化解”轉變。建成市網絡安全應急指揮室一期項目,做強“兩庫三機制四隊伍”支撐力量,有力有效處置熱點敏感輿情。深化網絡綜合治理,開展“清風”行動,處置備案異常網站等8100余家,約談違規賬號558個,取締山寨賬號32個,整改劣跡網紅23個。
我們深化媒體融合。西安報業傳媒集團受眾逾2100萬,西安廣播電視臺受眾逾1600萬,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不斷提升。“蝶變·新西安”“建黨百年·筑夢西安”網絡傳播活動獲全國網絡正能量主題活動獎。
這一年,我們推動形成“大宣傳”格局,各區縣、各開發區創新工作,各展其美、亮點紛呈——
新城區開展“心誠有愛六進六送”活動,溫暖千家萬戶。
碑林區成功創建全省首批非遺保護傳承示范區。
蓮湖區“中國好人”常向陽入選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名單。
雁塔區開展“共享文明”互聯共建,榮獲2023年度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灞橋區組織“西安東城文化時空之旅”,打造文旅跨界融合新模式。
未央區宣傳基層治理創新實踐成果,“未央之治”被中央媒體報道。
閻良區打造“強國有我、航空報國”思政課堂,愛國主義入腦入心。
臨潼區實施“強腦、健身、密友”計劃,打造全域化宣傳聯盟。
長安區開展“文明積分制”系列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獲評陜西省示范。
高陵區“理響高陵”宣講團榮獲2023年度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
鄠邑區文化賦能鄉村振興,“關中忙罷藝術節”等50余場活動廣受好評。
藍田縣“藍田新婚禮”作為第四批全國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
西安市周至縣煙火巷子以鄉村振興為目標,產業帶動為模式實現文旅產業可持續發展。圖為煙火巷子內燈火璀璨,游人如織。 (記者謝偉攝)
周至縣周一村全國文明村創建經驗被中央文明辦宣傳。
西咸新區強化宣傳推介,《經濟日報》頭版頭條報道西咸一體化發展。
高新區挖掘村史村志資源,《高新村脈》被評為陜西省“主題創作扶持項目”。
經開區串聯西鐵工業研學基地,以工業旅游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業展示新窗口。
曲江新區“智慧曲江”上線便民服務功能,《魔法西安之大唐不夜城》獲“學習強國”全國縣級融媒體優秀作品。
浐灞國際港百余場演藝活動精彩紛呈,“中歐班列(西安)”系列報道擦亮“一帶一路”金字招牌。
航天基地“逐夢航天周”系列活動促招商引資,《有格青年》被評為陜西省“五個一百”網絡精品。
回望過去一年,全市宣傳思想戰線同心同力,篤實前行,不懈奮斗,千年古都煥發新時代獨具魅力的光彩,繪就了碩果累累的時代畫卷。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我們在大河奔流中乘風破浪。只要心中有光,就不怕灣急路長!
我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全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就沒有什么高山不能攀登,沒有什么大河不能跨越!
西安宣傳思想文化事業一定能綻放出新時代的絢麗光芒!記者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