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公司找聯創財稅(180-9213-9007),西安注冊公司、代理記賬、商標注冊、財稅服務一站式搞定!
淺析周至縣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董文靜(周至縣委黨校 陜西西安 710400)
周至縣建制久遠,既有周秦古跡、漢唐遺蹤、宋元故址可憑吊,又有周山至水卓異風景供賞玩,縣內旅游資源分布密集,擁有擁有世界建筑遺產1處,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古建筑、古遺址、古墓葬、石刻等各類文物點320多處,館藏文物4000余件,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融合,互為補充和襯托,適合于生態觀光和文化旅游的綜合開發,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國闊的開發潛力。
一、周至縣生態文化旅游發展現狀
近年來,周至縣實施“生態立縣,產業強縣,文化明縣,旅游興縣”戰略,突出“生態、文化”兩個主題,以“一城一帶一園一區”建設為重點,立足優勢旅游資源的開發與旅游市場的拓展。
在景區開發方面,周至縣實施政府主導,堅持項目帶動,在編制《周至縣旅游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基礎上加強重點資源與重點項目的規劃,以樓觀臺景區和黑河國家森林公園兩個重點項目的開發促進107環山旅游公路沿線的耿峪河、仙游寺、翠峰山等旅游資源的開發,使全縣旅游資源的開發呈現出“以點帶面,全面發展”的局面;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周至縣主要景區的水、電、路、訊等旅游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景區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在市場管理方面,周至縣旅游市場綜合監督與管理不斷規范,建立了旅游、公安、景區單位和所在鄉鎮聯合監管的長效機制,保證了景區秩序的基本穩定。
2017年上半年,周至縣全縣接待游客1078.15萬人次,同比增長7.83%,綜合收入105881.6萬元,同比增長15.27%。總體而言,周至縣以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善為出發點,進行服務設施和旅游項目的建設,堅持科學規劃環境保護與旅游發展的關系,實現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協調統一,旅游產品開發初具規模,綜合接待水平不斷提高,生態文化旅游市場不斷培育與發展。
二、現實困境與問題制約
周至縣在加快生態文化旅游開發和管理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旅游開發處于淺層次階段,吸引力和競爭力不強。雖然周至縣旅游資源豐富,但由于受到客觀條件限制和規劃不足的原因,市場經營者大多都在農家樂、旅游商品貿易的層次,產業規模較小,經營產品和模式單一,且與周邊景區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嚴重損失了景區的吸引力與核心競爭力。
二是由于體制原因,周至縣景區管理存在部門分割和條塊分割等多頭管理現象,阻滯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周至縣樓觀臺景區存在景區景點單位所有權、經營權和行政管理權三權分離的現狀,不能有效的形成發展合力。主要表現在景區在行政區劃上屬于周至縣,核心景區樓觀臺森林公園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上屬于省樓觀臺林場,而道觀又隸屬于陜西省道教協會,雖然周至縣成立了景區管委會,也與各單位形成了共同發展的共識,但是仍然會暴露出一些保護各自利益,阻滯發展的問題。
三是周至縣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生態文化旅游的發展離不開游客的吃、住、行,配套設施的完善程度決定著景區承接游客能力的高低。近幾年,周至縣旅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餐飲、住宿、停車場等接待能力不斷提高,散客接待能力有余。但由于周至縣財力有限,縣境內僅有的兩大收費景區的收入也只能維持運轉,加之縣級財力拮據,導致旅游基礎設施投入強度不夠,難以有效地形成快速發展的平臺,在承擔大型活動和重大節日慶典活動時能力不足,這也成了周至縣旅游招商的一大瓶頸。
四是缺乏科學規劃開發,景區功能分區特色不夠鮮明。首先,生態文化旅游是綜合性產業離不開文化、農林、水利、規劃、國土、環保、交通、公安、消防等各部門的支持和配合,以便切實履行好鄉村旅游發展的統籌、協調、指導旅游業發展缺乏科學引導。其次,周至縣生態旅游發展特色和定位不明確,具體到一個景區來說,可開發的景點較多,但中心主題不突出,無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與此同時,個別景區、景點及經營戶存在盲目發展、產品雷同現象,不利于社會資本投資的集中和龍頭企業的培育。
三、周至縣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戰略與對策
周至縣作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縣,借力于國家政策新機遇,從新常態背景環境出發,應堅持以文化為核心、以打造“慢旅游”生態文化旅游基地為導向、以多層次融合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為保障作為周至縣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戰略。
1.旅游文化是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核心
文化是區域旅游發展的靈魂,也是區域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區域旅游文化是發展周至縣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核心,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加快道文化基地建設,塑造道家文化圣地,增強核心競爭力。以樓觀臺景區為核心,提升道文化展示區項目建設品位,全力打造世界道文化體驗旅游目的地,并成為兼具道文化探源體驗;擴大周至縣道家文化影響力,通過舉辦道家文化主題研討會、出版文集、建立道文化博物館與開展老子祭祀等活動進行文化深層開發。
旅游與民俗文化結合,打造特色文化之旅。周至縣應依托歷史文化遺存,結合自然資源及地方文化特色,將手工剪紙、手工編織等傳統手工藝與鄉村旅游相結合,讓游客欣賞風景、感受自然、購買工藝品,全方位立體式體驗周至風情,品鑒周至鄉土文化。
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特色文化旅游體驗。自2014年“五一”沙河濕地公園試開園以來,周至民俗活動集賢鼓樂、熨斗曲子、渭旗鑼鼓、牛斗虎、軍寨道情等7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目在沙河景區開展演出,成為吸引游客的亮點。這些節目彰顯了周至元素,豐富了旅游內涵,增強了景區的觀賞性和游客的參與性,受到了廣大游客的歡迎。挖掘這些非物質文化,一方面能提高當地居民對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通過經濟激勵,提高當地文化傳承的積極性。
2.以打造“慢旅游”生態文化旅游基地為導向
“慢旅游”具備以下幾個特點:(1)敬重自然,保護環境;(2)遵循傳統,重視地方傳統文化;(3)強調生活質量,提倡生態美食”。慢旅游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體現,強調休閑氛圍的營造,彰顯地方文化色彩,強調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引導人們放慢旅游的節奏,追求一種低碳的、休閑的、本土化的、深度體驗性的旅游方式,這些理念與生態文化旅游的發展方向一致。因此,可以通過對“慢旅游”觀念的宣傳,將道家文化思想、“慢旅游”觀念融入周至縣整體旅游形象,結合周至縣良好的生態環境、生態文明建設、獨特的文化民俗,突出理想與現實的結合,“體驗”到“感悟”的升華,培育閑適的生活氛圍,引導和發展慢節奏的、人性化的生活空間,打造老子文化與生態環境兩大品牌,把周至縣打造成為“慢旅游”的生態文化休閑基地。
3.多層次融合是周至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保障
實現周至縣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需要對周至縣的資源、科技、人才等要素的融合發展:(1)技術融合。借助西安現有產業園區的技術優勢,以其人力資源、旅游行業法規政策、虛擬智能技術、綜合運營服務等方面的資源為周至縣提供智慧旅游城鎮發展支撐體系,通過對周至縣的智慧旅游規劃和建設,達到該區域智慧城鎮的協調共進發展,通過對周至縣進行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能城市能源管理、智能生態環境管理、智能應急設施管理等措施,提升周至縣生態文化旅游的管理水平,拉動區域的智能發展水平,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2)產品融合。周至縣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基本實現“三心、三區、一線,四大產品”的總體布局,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地保護和發展,本地文化資源豐富,生態環境保持良好。在此基礎上強化自然觀光、科考探險、戶外運動、野生動物觀賞、高端度假休閑等功能分區,使得生態環境建設、文化挖掘傳承、旅游業三者融合發展,開發周至縣特色的生態文化旅游產品。(3)組織融合。組織融合主要指各大產業的支撐企業的融合發展,主要包括業務經營、平臺建設、管理方案、市場營銷等方面,通過資源整合,加強企業組織結構的創新,使得周至縣的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在品牌、資本、營銷等方式上實現市場化運作,逐步提高知名度和競爭力。
針對以上對周至縣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根據對周至縣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戰略分析,要使周至縣更快更好地進行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采取以下具體措施的實現:
1.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領導作用
首先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旅游開發的引導,制定科學合理的旅游發展規劃。周至縣旅游資源具有鮮明自然性、歷史性和文化性,政府應該根據周至縣的自然景色、歷史演變、節事活動及風俗民情,突出特色旅游資源,形成獨特的旅游文化,發掘出新的創新點,立足本地特征制定相應的規劃方案。
其次政府應對周至縣市場化運作機制進行積極引導,踐行“三位一體”,有效提升治理水平:(1)健全組織機制。要充分發揮縣委作用,加強統一領導,堅持旅發委在全縣生態文化旅游規劃與開發的權威性協調地位,由旅發委協調相關部門的統一行動,加強對周至縣旅游發展規劃的編制與審批管理以及實施監控,嚴格執行國家和省市有關旅游行業的管理條例及地方性法規。(2)大力引進高水平運營團隊。通過省、市、縣人才專項,籌集專項資金,引導組建或引進高水平運營團隊,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組建旅游公司,充分吸納當地村民到公司就業。旅游公司負責整體旅游環境的打造、維護與整治,提高當地生態文化旅游知名度,利用公司的優勢,實現五統一(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營銷、統一培訓、統一采購)。(3)加強培育生態文化旅游經營主體。加強對生態文化旅游經營模范帶頭人的培養,選擇培養能力強、條件好、人民信得過、愿意幫助其他人致富的積極分子,對他們從事鄉村旅游給予一定的幫扶,引導其他農民加入到鄉村旅游行列中來。
最后,要加強景區旅游市場的綜合執法管理,進一步優化旅游服務環境,提升旅游綜合服務水平。一要根據《周至縣旅游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關于建立全縣旅游市場聯合執法機制的實施意見》、《周至縣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工作考核辦法》等一系列文件,落實相關部門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工作任務。二要強化旅游管理聯合執法機制,加強綜合執法隊伍建設,明確工作重點和責任分工,夯實責任,嚴格監管,提高綜合執法的力度與效度。三要嚴厲打擊旅游市場亂象,以相對集中檢查與常態檢查相結合的方式經常性開展聯合執法檢查,打擊樓觀臺景區“黑導”“黑車”“黑卦”及馬匹經營欺客宰客等行為,確保旅游市場治理工作的長期性、連貫性、穩定性,切實保障游客的旅游安全和維護游客的合法權益,改善周至縣景區對外形象。
2.加強旅游業開發的市場化運作
首先,深入挖掘文化內涵,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從周至縣現有的文化旅游景點開發狀況和影響力來看,應該突出黑河國家森林公園和樓觀臺景區兩個核心景點的精品化開發。對黑河國家森林公園進行深層開發,應著重發展山澗溪流和山地生態科考,開發攝影、野營、登山、探險、定向越野、冬季滑雪等項目,培育避暑療養、溫泉養育、休閑度假等高端功能;對于樓觀臺景區的開發,一方面要綜合突出道家文化與宗教文化,運用講故事手法和參與體驗的方法,將道家文化和宗教文化形象生動地展示給游客,讓游客在游覽時不僅僅看到現有的藝術成品,也能夠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要增強其道文化影響力,通過舉辦道家文化主題研討會、出版文集、建立道文化博物館與開展老子祭祀等活動進行文化深層開發,擴大周至縣道家文化影響力。
其次,加大宣傳力度,采用多元化的宣傳手段。信息化時代的宣傳方式應該更加靈活多變,在宣傳渠道上要將傳統的報紙、雜志、廣告投放和現代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等結合。目前周至縣旅游宣傳推介形式和手段上較為單一,以官方宣傳推介和平面媒體宣傳為主,宣傳影響力有限。生態文化旅游宣傳應該注重創新,大力運用事件營銷和炒作營銷的手段,在不造成負面影響的前提下實現對周至生態文化旅游的宣傳。在宣傳對象上更加具有針對性,根據市場細分對不同群體采用不同的宣傳方式,如中青年多采用線上宣傳和事件營銷,對中老年多采用廣告和報紙等方式,綜合實現宣傳的目的。
最后,塑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在文化挖掘、產品開發和宣傳方面要有塑造文化旅游品牌的概念,采用統一的文化標志、統一的宣傳口號、統一的旅游形象,讓國內外游客對周至縣的文化旅游形成統一的良好認知和印象。同時,對旅游精品線路和產品進行深度開發和質量提升,最終實現周至文化旅游的品牌化塑造。
3.實現全域旅游帶動
第一,全域旅游策略要求管理部門要樹立全局觀念。在周至縣生態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管理部門必須對整個區域內的旅游資源有整體的把握,采取核心引爆的開發策略,以核心旅游景點帶動整個區域的文化旅游景點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注重景點之間的聯動關系,在設計旅游線路時關注旅游扶貧景區的線路連接問題,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實現全域旅游客源共享。
第二,在景區項目開發方面體現全時理念,全面創新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注重白加黑、周末加平時、陸地加水上加空中的理念,充分利用景區的旅游資源,增加有效供給引導旅游需求。通過創新產品,一方面可以應對旅游景區的季節化、效益不均衡等問題;另一方面能夠實現景區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最終實現景區由粗放低效向高精細旅游轉變。
第三,在發展方式上采用“旅游+”融合發展方式。在生態文化旅游開發過程中注重與文化業、體育業、影視業、餐飲業等產業的融合,以生態文化旅游資源為基礎發展文化影視旅游、文化餐飲旅游、文化體育旅游。這不僅可以實現生態文化旅游資源的創新開發,還可以實現區域內產業的聯動發展,碰撞出新的旅游活力。
國內統一刊號:CN61-1499/C
國際標準刊號:ISSN2095-9923
郵發代號:52-217
地址:陜西省西安市西五路68號
郵 編:710006
投稿郵箱:xinsilujxj@163.com tougaoxinsilu@163.com
社內主任編輯:蔣曉靜 13669220860(同步微信)
QQ: 2077604610